2015/04/10

船梭 Shuttles

來自同一家公司同款的三支船梭─最白的是今天剛寄來的,顏色最深的已用了26年。

商標已經改過

不同的細節─舊款的線條比較圓潤

2015/03/30

台灣纖維藝術的先行者

台灣纖維藝術的先行者--婁經緯老師﹝1925-2015﹞
Pioneer of Fiber art in Taiwan


以上圖片摘自婁老師告別式的紀念集
Today he say good-bye to this world. We miss him.
 
自己從小到大有幸和很多名師學習--例如:高中時李仲生老師、大學王秀蘭老師、之後有婁經緯老師、陳嗣雪老師、Gerhardt Knodel 等等,也有機會接觸一些重要的纖維藝術家。但是個性被動、不善言詞,和這些老師都沒有很深入的接觸,可說是緣淺。或許在這些老師眼中,我是安靜不起眼的學生,也不會噓寒問暖;但是內心非常感謝所有老師的教導。謝謝您們!
 

2014/08/15

作品「尋覓2」 Searching 2 using reflective yarn

去年再以反光線為材質,調整織紋結構及線材,作品「尋覓1」完成,效果不錯。觀眾以手電筒照射作品來搜尋隱藏的圖像。
 

 

這是最近完成的作品「尋覓2」將在10月的纖維藝術大展展出,至於隱藏的圖像是甚麼,就要到現場自行搜尋了。
 

 
 

2014/08/12

香雲紗工作營 Gambiered silk workshop

7/29~8/1參加了上海金澤工藝館舉辦的順德香雲紗工作營,地點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倫教鎮成藝曬莨廠
來自廣西山上的薯榔﹝薯莨﹞


把綢布浸過薯莨汁

然後攤在陽光下曝曬
標準的香雲紗必須重複這樣的過程30次才能達到足夠的顏色,而且染料把布料組織間的細縫都填滿。


我們這次的研習,主要在探索其他的可能,所以嘗試了糊染、絞染、蠟染等方法。

這是紮染過薯莨後,塗上當地的河泥,當地的河泥富含高價鐵的成分,會讓薯莨的咖啡色轉變成黑色。

 
布匹單面上完河泥後對折,讓河泥的鐵成分和薯莨的單寧酸作用,而產生黑色。因為布料已染過幾十回的薯莨汁,河泥無法透過另一面,所以會是一面黑另一面褐色。
 
這是上完泥後,最後一次曝曬。
 


 


每次收整布匹的方式

這次很幸運,天氣非常適合曬香雲紗,也就是大太陽、很熱很熱的天氣。雖然有的試驗的效果不很理想,但是讓我們更了解香雲紗傳統製作方式的意義。以往不管是天然染或是化學染,染黑色一直是很頭痛的事。當看到墨黑色出現時,覺得順德這個地區能有這麼奇特的泥,真是太得天獨厚了!

2013/10/15

Shibori & fulling 絞染及縮絨

Today a long piece of wool fabric is woven. The fabric is tied and fulled. The tied area has translucent appearance.
今天織了一塊羊毛布樣,然後再用絞染手法紮綁布塊後做縮絨處理。綁住的地方會保留透空的效果。
The left side is the fabric with loose structure. The right side is the tied fabric after fulling.
左側是結構鬆散的布塊,右邊是處理完的情況。
 
 Untie all knot 解開所有的結
 
 The loose structure is kept by tie. 綁住的區域會保留透空的結構,並形成浮雕的效果。
 
Eight pieces are made by seven students. Each one has unique design.
七個學生的成果,每一塊都有獨特的設計。


2013/10/05

微電影道具

今天織完一塊布,將會是微電影的道具。 
此為美工所畫的設計稿,在衡量製作時間和織紋結構能有的效果之後,將圖片顏色減少。
 

 
將圖片顏色減少到15色,白色部分由黃色取代,這樣只需要三個顏色的緯線,就可以完成。

此為織出來的結果,
經線為黑色,緯線為紅、黃、藍三色,組成紅、藍、黃、綠、橘、咖啡、紫等15色。
 
 


 
 
 
 

杭州行之三 Trip to Hangzhou Part 3

Solo exhibition " The Pure Heart of Matter" by Shi Hui
「質物素心--施慧藝術展」於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施慧教授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此次個展使用了美術館所有樓層的空間,
展覽整體給人氣勢磅礡的感覺!